发布时间:2019-12-20浅析中国古代史家之修养-985毕业论文网
摘要 :本文对当代学者关于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 认为瞿林东先生的史家之职责说和彭忠德先生的史胆与史责说的提出, 是中国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重要补充, 丰富和拓展了我国的史学理论。 关键词 :史家; 修养; 研究; Abstract: In this[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985毕业论文网
摘要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史过程中, 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对史学研究有不变的兴趣;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入的人生体验和百折不挠的殉道精神;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杰出的写作能力;要认真阅读原典、原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魏晋南北朝饮酒之俗与饮酒之雅-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魏晋南北朝饮酒较为明显地表现出雅俗交织的演变轨迹。饮酒之俗主要在于纵欲享乐的低级趣味和使酒颓废的卑劣粗俗, 饮酒之雅主要在于诗酒风流和会意洒脱。以酒纵欲享乐者常常与饭食、女色、歌舞、游戏、戏谑相伴并行, 使酒颓废者往往强横落拓。诗酒风[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清朝时期八旗旗学教育与私学教学-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东北边疆诸部族多精于骑射、崇尚武功, 为保持满洲尚武习俗、提高军队战斗力, 清政府对新满洲八旗进行以国语骑射为主的兵丁教育;为了培训和教育大批满洲八旗的军事预备役及后备力量, 又在东北各地筑城及设置八旗驻防的同时, 陆续设立八旗官学、义学等[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特征研究-985毕业论文网
摘要: 史学想要持续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发展, 就必须积极贯彻、落实求真理念。但是, 在撰述历史的过程中, 即便是许多史学家都尽力揭示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 但是还是不免会掺入个人的价值理念和情感特征。究竟历史何为真, 又如何求真, 着实是一类繁琐的[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图像史料在高校古代史教学中的功用-985毕业论文网
摘要 :图像史料可以从载体、制作工艺、展现形式等领域区分, 图片、绘画、文物、遗址遗迹、建筑、影片等都可以视作图像史料。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图像史料, 利用这些图像史料进行古代史教学事半功倍。图像史料在教学中具有直观生动、证史纠史、拓展思路的功用。[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郑珍母教思想中的“尚拙朴”教子观探究-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郑珍母亲黎氏教子为人处世以传统、简单、朴实为准则观念, 是尚拙朴教子观, 具体体现在她教子如何与人相处, 如何为学做事, 如何观人阅世等方面。深入探究, 可以发现郑珍母亲黎氏尚拙朴教子观念深植于农耕文明土壤, 蕴含朴素人生智慧哲学, 展现慈悲为[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清代山西商民在蒙古地区的贸易活动探析-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清政府非常重视山西商人在塞外蒙古地区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专门颁布了路引票照等制度。山西商人十分注重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们将商品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其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他商人无法取代的。清代[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明代布衣文人程仲权的交游特点分析-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程仲权是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徽州布衣文人, 有文集存世。他的交游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官员与学界名家;一类是程氏乡党和布衣文友;一类是缁衣羽客, 一类是青楼名妓。程氏文集中还多次记载与友人结社聚会, 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梳理研究程仲权的交游[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清代移民与长白山人参文化的关联探究-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清朝对长白山地区长期封禁, 但阻止不了关外移民的涌入, 特别是咸丰朝之后大量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迁入并聚居在长白山地区。长白山盛产人参, 人参成为长白山地区不同民族珍视的瑰宝。满族以采挖人参为生, 赋予了人参起源传说, 改革了人参[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郑思肖的“孤臣”心态与理学纲常c-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南宋遗民诗人诗文作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故国情怀,而这种故国情怀正是忠臣情结作用的结果。知名的遗民诗人都有着深厚的理学教育背景,个别诗人本身即是理学家。这些诗人的诗文作品大多有着鲜明的理学气质,其忠臣情结正是由理学教育培育和理学风气熏陶[查看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0中国甜食演进的地域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原因-985毕业论文网
摘 要: 中国的甜食不但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宋代以前,甜食在地域上形成了北人嗜甘的格局,其后逐渐演变成甜度东高西低。到了清代,北京、山东、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都有过比较突出的食甜表现。近代中国实际上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