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地方自治的原则是西方民主政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日本建立并完善了地方自治制度。本文将对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做出探析。
关键词:日本; 地方自治; 法律; 自主权;
1. 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内涵与法律保障
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制度由来已久,随着自身发展和完善,其地方自治度有着自己的内涵和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
1.1 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内涵
地方自治是指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区域共同活动从国家行政机关中分离出来,委托地区社区根据居民意愿和责任,自主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在日本,地方自治通常由居民自治和团体自治两大要素构成。地方自治和地方分权是共同的,不停留在居民自治和群体自治上。
1.2 法律保障
日本宪法是日本地方自治的基础。日本宪法第八章题为"地方自治",包含四条规定。强调尊重地方自治及其基本原则,规定议会、行政机关由直接公开选举产生,明确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广泛的行政权力,但只适用于特定的地方性公共机构。
日本制定了许多有关地方自治的法律。除地方自治法外还有一系列法律规范。地方自治法律体系庞大,变动较快且较大,形成独特的"地方自治法"体系。
2. 日本地方自治的特征
经过不断发展和修改,日本地方自治的特点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主要特征如下:
日本地方自治制度从加强居民自治的角度出发,确立了居民通过居民投票制度、居民直接请求制度、居民监督要求制度和居民诉讼制等间接参与地方公共组织的行政管理。
日本的地方公共组织首脑和议员直接由居民选举产生,议会作为议会机关和执行机关的首脑,直接对居民负责。在领导原则下,首长和理事相互制约,防止独裁专制,实现公正民主。
作为地方公共组织的执行机关,除了地方公共组织的首长之外,还有选举管理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其他委员会或成员,即日本地方公共组织的执行机关采用"多元化".
3. 地方自治的实际现状
日本宪法从表面上看,该条款使日本地方政府能够享有自主财政权、自主行政权和自主立法权,事实并非如此。
财政能力是衡量自治程度的客观尺度。日本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突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特征,这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