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集团公司,这些企业集团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和庞大的组织结构,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
但是,较之国外大型跨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资金管理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张,这些企业集团的管理者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途径,以达到资源配置优化、效益最大化、资产集约化的企业发展目标,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重视和探究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本文以 Y 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 Y 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目前资金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最后对 Y 公司从多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帮助完善其自身的资金管理系统。
全文共有五个章节,首先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回顾了关于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模式的相关文献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其次叙述了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理论,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总结分析了现有的资金管理模式。接着本文分析了 Y 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成效和不足。再次,文章从明确财务公司的定位、提高财务公司人员业务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系统,严格控制财务公司风险、推进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和创建金融服务信息化系统平台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 Y 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化建议。最后一部分对整篇文章的全部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别从理论部分和案例分析部分归纳出了本文的结论,并对 ERP系统应用于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面进行了展望。
对 Y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能够对 Y 集团公司现行的资金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实现资金管控。同时,也给当前形势下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对如何解决资金管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本文的研究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集团公司;资金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企业发展,资产规模扩大,成员单位增加,产业链加长,企业结构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作为企业集团所属成员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也面临着成员单位多头开户、资金帐外循环等诸多问题,企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一些学者和管理者认为,企业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从外源融资转为内源融资,解决融资问题,并且通过集体总部对成员单位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因此,企业集团针对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对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企业集团充分整合资源特别是资金这一重要资源,实现企业稳健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国内的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时间比较晚,经验也不丰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当今企业集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增强集团整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完善自身资金管理体系、增强资金实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集团非常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有以下三点:
第一,探究和总结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理论方法;第二,以 Y 集团公司为例,对其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在总结国内、外先进企业资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Y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策略,对促进和完善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资金管理模式做出借鉴。
1.2.2 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本文首先丰富了国内外资金管理模式的研究,加快了资金集中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其次,国内的资金管理理论一般侧重于资金集中管理理论本身,结合实际案例的研究成果不足,无法形成一套系统的以实际案例研究为基础的资金管理体系。因此,本文对资金集中管理开展分析和研究扩展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广度;最后,本文以案例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调查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说明了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及对企业集团的积极影响。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首先,本文可以帮助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现资金管理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建立有效的内部融资平台,降低资金成本和手续费用等财务费用支出,增加企业利润。其次,本文可以帮助管理层根据企业集团的现状,完善现有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合理配置企业资金,加快资金流动速度,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和控制,降低资金控制的风险。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奠定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产生的基础理论。Ross(1973)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 认为现代企业为防止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后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投资者应对公司采取一些资金集中等管理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Spence(1974)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论述了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企业会采取快递企业价值信号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乃至最终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产生影响。Leland 和Pyle(1977)认为在借贷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贷款人往往没有借款人了解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不愿意贷款。为了使借贷活动顺利进行,借贷双方必须尽力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借款人须向贷款人传递信号,表明其将要投资的项目有利图。Williamson(1975)和 Coase (1990)认为由于内部资本市场在传递信息时,比外部资本市场更能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精确性和及时性,并且企业在内部资本市场中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投资项目转移速度更快,资金利用效率更高,故内部资本市场将最终取代外部资本市场。Gertner(1994)对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区别进行了总结:在内部市场环境中,企业总部对集团的资金有剩余控制权,是资金的所有者,而在外部融资环境中,出资者没有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剩余控制权,这使得内部融资市场在资金配置和出资者监督激励方面都更优于外部融资。Stein(1997)认为内部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Nanda和 Matsusaka (2002)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两个消极作用,一是投资意向和资源配置容易受个人偏好和利益的影响,使出资者对相对较差的投资项目投资过度;二是内部投资者的信息优势有一定局限性且往往只关心内部投资项目,因此常常导致无效率投资。Jan 和 Niels (2005)提出产融结合理论,认为企业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内部金融机构,可以充分调集集团内部资源,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为自己提供更便捷更实惠的金融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公司的出现,一部分学者开始从管理目标、管理原则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对资金集中管理理论进行研究。袁琳(2005)、谢建宏(2009)先后提出了资金集中管理应以强化集团财务决策力与控制力、实现风险预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集团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袁琳(2001)、王浩明(2004)、冉洪瑞(2010)等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目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和现金池模式。然而,单一的资金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中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需要,潘家华(2009)指出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时,应当按照企业本身的经营特点和资金管理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将多种模式相结合能够更加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在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的制度过程中,张瑞君等(2006)总结了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成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针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谢建宏(2009)也提出了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的难点和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一系列举措。周莉、韩霞(2010)认为产融结合可以为企业构造一种包含金融机构的内部资本市场,一定程度的摆脱企业融资的约束,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对外部资本市场的依赖,保障其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随着大型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集团公司对资金的集中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资金集中管理在企业融资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上的优势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很多国内学者也在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和目标以及完善当前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由于我国的资金集中管理相比国外成熟的体系而言仍处于理论的探索阶段,从理论过度到实践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探索和研究,因此需要将更多的国内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来丰富我国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以 Y 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 Y 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目前资金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在借鉴了其他国内大型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 Y 公司从多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帮助其完善自身的资金管理系统。
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回顾并总结了国内外资金集中管理的研究现状,最后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相关理论与概念。该部分叙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预算管理理论和产融结合理论等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相关理论并总结分析了现有的资金管理模式。
第三部分为 Y 集团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和不足。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 Y 集团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框架和基本业务范围情况。其次,介绍了 Y集团构建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建立的具体措施和过程。然后,讨论了成立财务公司后对 Y 集团资金管理方面带来的改善和积极影响,并对资金管理现状进行总结。最后,在分析了 Y 公司现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为 Y 集团现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从加强集团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严格控制集团整体风险、提高财务公司自身竞争优势和提升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 Y 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化建议。
第五部分对整篇文章的全部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别从理论部分和案例分析部分归纳出了本文的结论,并在 ERP 系统应用于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展望。
1.4.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本文在文献综述部分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广泛大量地阅读国内外相关专著、期刊及论文,并对国内外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寻找合适的分析方法对 Y 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为本文系统分析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本文在案例的材料搜集和整理时采用了调查研究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案例部分,通过对 Y 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调研,以及通过与下属子公司沟通及搜集资料等手段,总结出 Y 公司现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和资金集中管理的体系,并寻找出不足之处。
最后,本文在案例分析部分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文章中的案例分析部分,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成果,并结合 Y 集团的实际资金管理状况,提出其资金管理措施和改进建议。
1.5 论文创新点。
本文有两点创新之处,首先,本文归纳了国内外有关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研究,对加快资金集中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其次,国内的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对实际案例的深入研究还存在一定欠缺。因此,本文对 Y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进行研究,能够扩展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宽度,促进一套完整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形成,能更有效地服务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对资金集中管理理论的总结和对 Y 集团案例的详细分析,本文将从理论方面和案例分析方面分别提出文章的结论,并基于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对资金集中管理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展望。
5.1 结论。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理论部分为本文的第二章,丰富了国内外资金管理模式的研究,同时扩展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广度。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以 Y 集团公司为案例通过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其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评论,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促进和完善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资金管理模式做出借鉴。
本文在理论部分首先研究并归纳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预算管理理论和产融结合理论等资金集中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通过这部分的研究和分析得出集团内部资金的充分使用能够降低资金的总体成本,增强集团财务管控,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能够使集团实现资金使用最优化。在资金集中管理中运用预算管理方法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计划机制节约交易成本,实现比市场机制更高的效率。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更可以将产业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增大企业发展的空间,使资本增值保值的速度增快。
在资金管理相关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又对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等各类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并在管理模式、集权制度、组织形式、运用效果和适用情况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在集团公司初建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来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因此,本文理论部分的分析丰富了国内资金集中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在选择和实施资金管理模式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的案例分析部分以 Y 集团为案例,首先,对 Y 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从设立收支两条线结算账户、建立新的全面预算系统、建立日间透支、日终补齐、定向支付的内部结算方式、建立 ERP 企业管理系统、发展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几个方面详尽的介绍了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在 Y 集团的实施方式方法,为其他想要实施财务公司集中管理模式作出借鉴;其次,讨论了成立财务公司后对 Y 集团资金管理方面带来的改善和积极影响,得出 Y 集团通过建立财务公司,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提升了 Y 集团全体系管控水平,加快了集团的资金流动,并发挥了资金的规模效应,解决了成员企业融资问题,同时实现了产融结合。最后又总结出了 Y 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在对 Y 集团目前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 Y 集团加强集团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严格控制集团整体风险、提高财务公司自身竞争优势和提升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水平。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 Y 集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也为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提供了思路。
5.2 不足及展望。
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本文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作为非企业的内部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结算制度和预算制度等资料很难完整的获取,本文只能通过寻访和调查等辅助途径对获得的一部分资料进行分析。
其次,案例公司目前的实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是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中的,因此本文的研究在时效性上有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在进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时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较多的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没有建立数据模型,无法更精确地论证文章的观点,同时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
最后,本文只是对我国企业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还有许多地方值得进行深入的补充研究和探索,例如在优化 Y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时候,未考虑到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的角度。整个企业集团实施资金管理优化,必须包括集团本部的所有成员单位在内的一致性的资金管理战略,即对资金管理的目标、方向、重大方针和执行步骤所做的战略性的布局。只有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在战略方面具有一致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超。 浅析集团性企业资金集中管理[J].经济管理,2015,(4):113-114.
[2] 陈志文。对企业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14,(11):74-78.
[3] 杜媛,孙莹,王苑琢。 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资本管理创新和营运资金管理发展[J].会计研究,2015,(1):93-95.
[4] 冯勇勤。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信息化初探[J].会计师,2011,(10):47-49.
[5] 高丽。 "银企直联"模式下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29-32.
[6] 关海燕。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利与弊[J].财经界,2014,(12):64-66.
[7] 黄永明。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3,(3):56-57.
[8] 纪春华。"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5,(4):77-78.
[9] 刘建胜。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与优化途径[J].商业会计,2012,(04):63-65.
[10] 刘军。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5,(9):86-91.
[11] 李向红。 ERP环境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3,(5):42-45.
[12] 李妮芳。浅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探究[J].时代金融,2014,(10):118-119.
[13] 毛希娟。企业开展资金集中管理探析[J].商业经济,2014,(21):56-57.
[14] 潘家华。国有资产监管事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15.
[15] 任树明。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功能定位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经济,2011,(9):105-107.
[16] 唐忠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3,(33):79-81.
[17] 吴志敏。刍议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下的资金集中管理[J].财经界,2014,(15):86-87.
[18] 王超。 探析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职能完善对策[J].财会研究,2015(7):198-200.
[19]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85-90.
[20] 王浩明。集团企业资金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5.
[21] 徐俊平,赵煜武。财务公司"资金池"下各级单位资金集中管理方式探析[J].会计之友,2014,(33) :88.
[22] 许海洋。小议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J].财经界,2014,(22):35-37.
[23] 谢建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9,(11):56-59.
[24] 肖好峰。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82-84.
[25] 宋晓华,孙柏茹。"银企直连"系统下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4,(19):12-14.
[26] 袁琳。资金集中结算:制度完善与风险控制[J].会计研究,2005,(9) :76-80.
[27] 袁琳。构筑集团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的新系统-中国石化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与集中[J].会计研究,2003,(2) :66-69.
[28] 袁琳。资金集中控制与结算中心[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87.
[29] 袁立荣。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6) :96-98.
[30] 张瑞君,邹立,封雪。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 :88-91.
[31] 张莉。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模式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6,(6) :43-46.
[32] 张家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98.
[33] 张华,艾文国,陆云莺。论网络环境下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J].管理科学,2014,(6):68-72.
[34] 张雪琴,麻胜新。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3,(7):57-60.
[35] 周敏。 基于F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分析[J].财会月刊,2014,(1):134-138.
[36] 赵连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财会通讯,2015,(20):72-74.
[37]Alchian. A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Rights[J]. Economic Policy and Regulation of Corporate Securities, 1969.
[38]Coase R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s, 1937.
[39]Karen M Kroll. Best Practices in Cas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are Key[J]. Business Finance, 2006.
[40]Myers S. C. and N. S.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 187-221.
[41]Ross S.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t the Principal's Problem[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3, 63.
[42]Stein JC.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Competition for Corporate Resources[J]. Journal of Finance, 1997,52: 111-113.
[43]Scharfstein D. S. and J. C. Stei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Divisional Rent-Seeking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Finance, 2000, 37-64.
[44]Stephen A. Ross, Randolph W. Westfield, Jeffrey F. Jaffe. Corporate Finance 7th Edi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7.
[45]Williamson O. E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M]. New York, 1975, 35-42.